近年来,宁县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培训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农技服务中心和各类农业合作社,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利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宁县新庄镇坳王村的宁县益翠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亩玉米套种柴胡示范基地,一眼望不到头的柴胡开满黄色的小花,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宁县益翠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美元告诉记者,这些柴胡全部都是合作社引进的玉米套种柴胡种植技术种植的,玉米地里套种柴胡,实现了种粮种药两不误,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质量,提升了土地收益。
“以前群众种植柴胡是伏里天种植,咱们实验示范的是一年玉米地里种,玉米地里种得早,第一年卖玉米,第二年卖柴胡,通过实验示范推广,经济效益头一年一亩地,玉米能卖多块钱,第二年柴胡一亩地最少能收80公斤,按50块钱每斤算的话,可以卖到块钱,第二年柴胡不用打头,直接把籽一收,一亩收60公斤籽的话,还能卖多块钱。”任美元说。
在宁县益翠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射干、天南星、木香等名贵中药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地里,长势喜人。
任美元说,传统种植品种单一的中药材已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必须引用新技术、引进品质好,而且更具吸引力的新品种才能确保有更高的收益。近年来,任美元联合甘农大、陇东学院等科研院校和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引进、试验、示范栽培马蹄黄、土贝母、决明子等新品种中药材48种,筛选适生、质优、产量好、效益好、可规模种植的16种。
“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上,主要种的是柴胡、牛蒡子,带动周边几个乡镇群众种植有一万多亩,亩产收益最少在多块钱”任美元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宁县融媒”的稿件,均为宁县融媒体中心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宁县融媒”。总监制:张建林
监制:王建峰
责编:李彦东编辑:高亚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