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为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而古之木香品种较混乱,但大抵认为“从舶上来者”为是。建国前云南华侨从印度寄回木香种子,在丽江县试种成功。建国后大量引种试种,发展很快,除国内药用外,尚有出口。主产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其他省区亦多有引种。
01
生长环境
木香多栽培于海拔~m的高寒山区,土地肥沃,排水、保水性能良好的地方。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肥习性。
02
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保水性能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对前茬要求不严,但忌连作。云南产区12月前翻耕1次,深35cm左右,翌年2~3月再深翻1次,并施底肥,一般每㎡施腐熟的厩肥~kg,然后耙平、耙细,作~cm宽的高畦,以利排水及管理。华北地区多作平畦。若原耕作层浅,则不宜深耕,以免翻出生土,影响木香生长。
种植方法
通常采用种子繁殖,于春季或秋季用种子直播。土壤湿润地区,一般春分前后播种;干旱地区,在雨季来临之前播种。选干净的种子,用30℃温水浸种24小时,晾至半干后播种。如土壤干燥而无灌溉条件,则种子不宜(温水泡)处理,以免播后失水,丧失发芽能力。
秋播于9月上旬,不浸种,按行距50cm开沟直接播种,而后覆土3~5cm,稍镇压。每㎡播种量0.5~1kg。如果土壤潮湿,覆土宜薄些。
木香幼苗期怕强光,因而一般在早春畦面垄间,按适当距离点播玉米等高秆作物,既可遮阴,又充分利用土地。
采种:木香2年后大部分开花结子,一般于8~9月,当茎叶由青变褐色,冠毛接近散开时,种子即成熟。应及时分批割取健壮植株,剪下果穗,扎成小把,倒挂通风干燥处,促使总苞松散,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后用麻袋或木箱包装,储藏通风干燥处。
03
栽培管理
间苗
当苗高3~5cm时,按株距4~6cm间苗。苗高6~9cm时,按株距15cm定苗。采用穴播的,每穴留2株健壮苗。缺苗及时带土补栽。一般每㎡留苗00株左右。
除草
第1年一般进行3~4次。幼苗期生长较缓慢,应及时除草,浅松土。当苗长出6~7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锄草;第3次和第4次分别在7月、8月进行。第2年新叶长出后,进行第1次松土锄草;7月进行第2次。第3年植株生长快,苗出土后进行深锄。以后则视杂草情况进行除草。
追肥培土
生长前期后期,为保证药材品质,推荐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推荐使用量:每㎡追施腐熟饼肥50~kg,农家肥0~kg,开沟施肥后培土。
雨水较少的地区,追肥后应及时灌溉。生长2年后的植株,要在秋末割去枯枝叶,并结合施肥培土盖苗,以增加根部产量。
摘花薹
一般2年后开花结实。为促使根部生长,不留种的花薹应全部摘掉。在河北、山东等地,于花期每株选一个早期较大的花蕾留种,其余花薹全部摘掉,以保证种子饱满,发芽率高,也利于根部的生长。在云南,对2年或3年生的植株于7~8月,配合中耕除草,每株打去4~5片老叶。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根腐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株地上部分枯萎,根部发黑,呈水渍状腐烂,最后导致死亡。一般于5月初发病,在高温多雨,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严重,全年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选择地下水位低及排水良好的土地栽种;田间管理时尽量避免造成根部机械损伤;严格检疫,不用带菌种子,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以防蔓延。
(2)虫害:
特别提醒不建议采取农药灭虫法,广大朋友们可探寻诱捕、杀虫灯等方式。关键做好预防管理。
04
收获与加工
种后第3年霜降前采挖。挖取根部,除去泥土须根,稍晒后,切成长8~12cm的短块,粗大者纵剖2~4块,晒干或用微火烘干后,放于撞篓内撞去外皮即得。
烘炕时不宜用大火,否则油分挥发,成为“老油条”;沾水会引起木香腐烂,均应注意。
05
药材形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8~12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苦而微辛。
点开视频了解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