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把手教你打开熬中药的正确方式!
医院都提供中药代煎的服务,但是还是有很多病人把中草药带回家自己煎药。那么如何正确煎(熬)制中药呢?一、煎药工具煎煮中药可用不锈钢锅、搪瓷锅、砂锅等,如条件不允许,家里煲汤用的电饭煲、电磁炉锅等也可。二、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就可以了,不必用纯净水、蒸馏水等。冬天可用温开水泡药。三、中药浸泡药物一般不要清洗。一般草药浸泡30分钟,冬天需浸泡1小时。“先煎”的药一般先煮30到60分钟。如附子、川乌、草乌等有毒药物,应先煎1小时。如用量大,超过30克以上,需先煎2小时。(1)如先煎药物仅有附子、川乌、草乌的一种,可多剂先煎,以后再将药汁与药渣等分分次与各剂药物配合再煎,以节省时间。(2)如有附子、川乌、草乌、磁石、龙骨、牡蛎等有多种先煎药物,应先等分,并用纱布包好,多剂先煎,以后再将药汁等分与每包纱布内药物配合各剂药物煎煮,以节省时间。一般头煎药加水量超过药物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高出2厘米即可。四、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大火,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小火,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大火煎沸,后改用小火再煎25分钟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大火,不宜小火久煎。而滋补类方药宜小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小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五、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大火煎煮,再用小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大火煮开后,小火煎煮2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如有后下药物:肉桂、砂仁等,应小火煎20分钟时加入,再煮5分钟即可);然后加温水适量,不再浸泡,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六:煎药时间注意煎煮的时间都是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解表类药:头煎需15分钟,二煎需15分钟左右。一般类药:头煎需25分钟,二煎需25分钟。滋补类药:头煎需40分钟,二煎需30分钟。七、煎药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为宜。可把两次煎的药混合到一起分2-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如有阿胶、鹿角胶等烊化的药物,用布包好打碎后,再将一天烊化药物的量导入头煎二煎混合液中,加热搅拌化开)。药物较多,可煮3次,第3次的药汁,可作为下一副药物泡药的药水,以不浪费。八、煎煮药量儿童每剂-毫升。成人每剂-毫升。九、特殊药物另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方法来煎煮,这些药物,药房的人员会单独包装。(1)“先煎药”:煮沸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十、服药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40-8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十一、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在饭后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解表药趁热服,安神药睡前服,驱虫、攻下药空腹服,补益药饭前服,或遵医嘱。如无特殊说明,均宜饭后服用的中药。(宜饭前服用的中药:制酸止痛治疗胃病药物,宜饭前服,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驱虫药,宜空腹服用,以利于驱虫。)宜睡前服用的中药:①安神药应在睡前1小时左右服用,有利患者入睡;②润肠通便药,应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胃肠积滞。十二、服药食忌中医上服药食忌讲究更多,主要有如下几点。(1)服用人参、党参期间,不宜食萝卜、绿豆。(2)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若有饮茶习惯,可在服药1小时后,饮淡茶。(3)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4)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忌生、冷、油腻食物。(5)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物。(6)疮疡脓肿等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7)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应忌食含有异性蛋白的“发物”,如鱼虾,海味腥膻之物。二。中药煎煮学问大,这几种特殊煎法要掌握!不小心把中药煎煮糊了,还能不能吃?”很多患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中药煎煮糊了是不能吃的,应立即倒掉,洗净煎药器皿,重新换药煎煮。
有的患者怕浪费,就把煎糊的药用水洗一遍,再重新煎煮,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因为煎糊饮片的有效成分已经发生了改变,药效就会降低或消失,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及副作用。
那么到底怎样煎药?煎药应该注意什么?
我们都知道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它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若煎煮器皿选择不当、加水量过少、火力过猛、煎煮时间过长或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不当,都会导致把药熬糊。
下面介绍一下如何煎煮中药以及煎煮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确保您能正确煎药,保证疗效。
正确选择煎药器皿煎煮中药以砂锅、瓦罐为好,可以用陶器、不锈钢器皿、玻璃器皿。忌用铁锅、铜锅、铝锅、铅或有害塑料制品,以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最好选择受热均匀的砂锅,这样可以防止锅底温度过高导致质地较重的饮片烧糊烧焦。
同时,保证锅底干净。煎药前要彻底清除锅底的残留药渣和油垢。
煎煮过程中保证水量首先浸泡中药饮片应使用凉水,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时间需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叶、茎类药材为主的组方,可浸泡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矿石、化石、贝壳类为主的组方,可浸泡60分钟。总体来说,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分解及变质。
说到浸泡中药,很多患者都会问,这个药是不是需要洗一洗,把泡过药的水倒掉,煎煮的时候再接新的凉水?中药饮片不需要清洗。饮片上市前已经经过了净制,饮片清洗会导致易溶于水的中药饮片及饮片表面辅料的流失。煎药前清洗饮片会减弱或改变汤剂的原有药效,影响药效的发挥和疾病的治疗。
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两次服用。也就是把浸泡好的中药饮片武火(大火)煮沸后,再改文火(小火)煮20~25分钟,趁热滤出第一煎的药液。开始操作第二煎,往煎药容器中再加凉水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再煎15~20分钟,再次趁热滤出药液。将两次煎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每次约毫升,儿童注意减半或遵医嘱。
正确掌握火候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大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小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继续煎煮30~60分钟。
把握中药的特殊煎法如果药袋内有布袋包装的饮片,此类药为包煎药。包煎的药物主要是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用布包装好,再与群药同时煎煮,以防止药液浑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六一散、青黛、蒲黄、车前子、辛夷、旋覆花等。
除了包煎,饮片常见的特殊煎煮方法还包括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冲服等。
先煎药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龟甲、鳖甲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后下药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香薷、青蒿、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另煎药是指一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宜单独煎煮,如贵重药材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等。另煎药在煎煮前也应该浸泡,煎出的药液可以另服,也可以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一般煎煮时间为2~3小时。
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冲服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三七粉、羚羊粉、松花粉等。
另外,煎药时需要加盖,保证药液温度,适时搅拌、翻动。掌握了以上这些煎药原则,煎煮中药就会得心应手。
三。煎煮中药前为何要先浸泡?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正确的中药煎煮法是保证中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而浸泡是中药汤剂煎法前重要的一环。
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拿到中药立即煎煮,有的甚至直接加热水煎煮,这样不但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还会影响中药疗效。
那么煎煮中药前为什么要浸泡呢?煎煮中药的过程就是将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从细胞组织内释放出来的过程。
由于中药饮片是经过加工炮制、脱水干燥而成,它们大多数是动植物的干品,质地细密坚硬,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多存在于细胞内或吸附在细胞组织内。
如果立即煎煮或用热水直接煎煮,饮片细胞将受到破坏,细胞壁的半透膜渗透性产生变化,水分不易渗入,同时有些药材组织含有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淀粉糊化会堵塞药材表面的毛细孔道,使有效成分更难渗出。
煎煮之前如果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药材会变软,细胞会膨胀,使有效成分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当细胞内外出现浓度差而产生较大的渗透压时,有效成分便渗透扩散到细胞外部的水中。
煎煮时,随着水温逐渐升高,细胞进一步膨胀,药材的有效成分就能更快,更完全的溶解在水中。
所以煎煮中药前要先用冷水浸泡,这一关键的步骤万万不能缺少!
那么煎煮前一般要浸泡多久时间呢?
是不是越久越好呢?闵文山提到,为了提取中药材中苷类成分,避免苷类被酶解,一般浸泡的时间要依饮片的质地、粉碎程度及所含内容物的性质而定。
一般花、叶、茎类等质地疏松药材,浸泡20分钟?30分钟;根、种子、果实等质地坚硬的药材,应浸泡50分钟?60分钟;矿物、动物、介壳类药材,浸泡时间需更长。
但应注意的是,药材饮片并不是浸泡时间越久越好,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夏季室温高时,浸泡过久,还会导致发霉变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