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木香 > 木香炮制 > 正文 > 正文

胡晓平专栏读昆明的雨,品生活的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7 8:49:14

教师作品

教学随笔

读《昆明的雨》,品生活的色香味

文/胡晓平部编版八上语文新增了一篇课文——《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初读这篇文章,我就被作者讲述的一系列“凡人小事”触动了。再细细品味,顿觉每一个文字都回味无穷。作者看似以随意的笔端自然倾吐着对生活的细碎感悟,但却让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都爱上了这篇美文,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生活中的色、香、味。清新明丽的色彩是这篇文章的底色。文章开头描绘了自己为好友创作的一幅画: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一朵金黄色的花、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色彩简约而明亮。随着这幅画面的逐渐展开,读者生活中紧张忙碌的情绪似乎也渐渐卸下了,眼前浮现出一个色彩愈来愈多的昆明。写到昆明的雨季,作者直接写“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雨季本无色,但肥大浓绿的仙人掌和旺盛的绿色植物,都让昆明的雨季笼罩在了浓绿的色彩中。在这样的浓绿背景中,各种色彩随着文章的展开自然地点染于其间。色如牛肝的牛肝菌、浅绿色的青头菌、浅褐带白的鸡土从、深褐带绿的干巴菌、浅黄的鸡油菌……各类菌子如同盛开在浓绿草色中的繁花,点亮了昆明的雨季。最浓烈的色彩当属雨季的“火炭梅”了,黑红的色彩被苗族女孩帽子上的小花和鞋帮的绣花簇拥着更显得明艳动人。仿佛昆明的雨不单给人以清新朦胧的闲适,也有浓烈夺目的激情。那一颗颗烧得炽红的“火炭梅”,让读者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昆明的热情。最柔和的色调该是雨中的缅桂花和木香花了吧,在它们轻柔的白色身影里又仿佛映出了昆明雨季缤纷的色彩。总之,大片浓绿的渲染,众多色彩的点缀,点面结合,浓淡相宜,让这篇文章有了独特而突出的色彩美。萦绕于文字间的香味大大调动了读者的嗅觉和味觉,使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饭馆和西南联大食堂的炒牛肝菌让生活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格调更高的青头菌、味道鲜浓的鸡土从、好吃得使人张目结舌的干巴菌都让读者垂涎欲滴,恨不能亲自去畅快地吃遍各种美味的菌子。那形色味俱佳的“火炭梅”也令人无限向往。这部分的描写和记叙酣畅淋漓,勾起了无数读者的馋虫。作者对日常生活中最普通常见的美食的品味和追求正是热爱生活的最好、最简单的表达。也正是因为昆明最朴实的美味,才让这篇文章表现出了接地气的生活味。然而,文章中也不乏对雅致生活的追求。七寸的盘子里摆满的缅桂花散发着浓浓的香味,氤氲在昆明的雨季中;半开的以及还是花骨朵的木香花的香味在沉沉的雨水中却只有淡淡的芬芳时隐时现。美丽的花和醉人的香气平息了读者繁杂的心绪,那天午后作者雅致的情味读者便能感同身受了,那是陶醉于美景中的平静、闲适、恬淡和一点淡淡的乡愁。文章中最美的那点味道就是这一缕雨季中的淡淡的乡愁了。作者思乡却并不显得悲愁满怀,而是接受并享受身在异乡的现在。在雨中的小酒店伴雨小酌,惬意自得地享受那份闲情逸致,挥洒诗情,以致四十年后作者对当时的一草一木、一字一句还都保留着清晰的记忆。而文章中最深情最真挚的味道就是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了。文中首尾部分都有两句单独成段,直接抒发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而文中讲述的昆明雨季中的“凡人小事”也无不体现着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想念。领悟到了这篇文章的色香味之美,我才真切得体会到了文章中所写的“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句话的意蕴了。《昆明的雨》写于年,这是作者64岁时对昆明雨季最深情的告白,也体现着作者对生活中的美好记忆的执着追寻。每读起这篇文章,我总是满怀对昆明的向往,仿佛只有去到昆明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好生活。然而经过这个特殊的春天,当我在春雨蒙蒙中细读品味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仿佛更清晰地看到了窗外繁花的绽放和草木的抽芽。不负当下,拥抱生活。胡晓平,年西安市教学能手,年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王吾堂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王芳初中语文工作坊成员,西工大附中分校语文教师。曾在陕西省第十二次优秀教科研与成果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编辑:刘文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xianga.com/mxpz/513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木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