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浩劫
公元年1月20号晚,北京,灵实虚拟现实有限责任公司地下实验室。
“各部门汇报准备状态!“
“光脑连接正常。”
“感官神经接触正常。“
“脑部检测系统正常。“
“环境模拟系统正常。“
“体外循环系统正常。”
“紧急弹出系统正常。“
“各部门已就位,冼实你准备好可以开始了么?“
十三小时前,清晨,智能遗忘区。
冼实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来卖二手的电子纸,把从公司捡来的废弃的电子纸加以维修,再低价卖给遗忘区的贫民们,是他收入的另一个来源。
几年前冼实还在城市有套小房子、妻子也有份不错的工作。可是自从有了孩子,家庭支出不断上涨,一开始还可以承受。但后来的失业潮让妻子丢了工作,冼实的薪水也大打折扣。为了供孩子上学,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他们卖掉了自己在市里的小房子,来到遗忘区省吃简用地供孩子读书。
人工智能革命后,大量人口失业,衣食不保。失业者聚居在城市的外沿部分,住着比信息革命前还老旧的房子,人们称这里的聚居区为智能遗忘区,寓意为被人工智能遗忘的角落。外圈的智能遗忘区与繁华的城市中心形成对比,仿佛高科技之城里坐落了一圈古老破败的枯黄城墙。突兀、凄凉。
今天的城墙被染成了白色。
“下雪了,多穿点再出门,屋里都这么凉了,外面肯定更冷。“妻子温柔地帮冼实裹上围巾,三十平米的小屋里,老旧的保暖墙纸散发着些许余热,仿佛留住了屋内的温馨。
“嗯,今天的实验很重要,这三天我不在你和孩子要照顾好自己啊,电子纸别忘了卖,实验要是成功的话以后咱们一家就能过上好日子了。你就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费担心了。“
“别说这些了,你注意好自己身体,不要因为有奖金就逞能。要是感到不行你就赶紧弹出来。“妻子低头帮他整理领口,再用围巾小心地盖上,以免出现褶皱。
“你放心吧,虽然说是实验,但是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这次的机会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公司里的人是看我老实才不跟我争。“冼实拿了把伞,走出了门外。”好了你就别出来了,赶紧回屋子里,外面太冷。等我回来就好。“
“嗯,路上慢点儿。“
寒风披上了雪花,扑打在遗忘区的老房子上,妻子赶紧关上了房门。冼实在外面凝望着这被白雪覆盖的一座座老房子,转身走向了去往灵实地下实验室的路上,头也没回。
“各部门已就位,冼实你准备好可以开始了么?“
实验室中的仪器蓄势待发,显示界面中的各项函数图像平稳如常。躺在模拟舱中的冼实闭上了双眼。
“报告,我没问题,可以开始!”他有点迫不及待,倒不是迫不及待想进入实验,而是想迫不及待地拿到实验之后的奖金了,回去给妻子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
“人员已就位,此次模拟实验时间暂定为七十二小时,开始启动二号虚拟神经量子机。”
一声令下后,机房中的光脑开始全速运转,个光子的控制突破使得这计算量需求庞大的模拟舱得以稳定运行,此次实验是人类有史以来进行的最逼真的现实模拟。中科院近年在脑科学方面的突破使得虚拟现实不仅仅只局限于感官上的模拟,这次的虚拟实验将直接连接脑部神经系统,真正实现“现实虚拟两不分”的目标。
冼实并没有感觉到以往进入虚拟世界时的眩晕感,光脑与脑部的连接使得光脑可以清晰地计算出冼实的人体感觉,将最开始的适应进入速度调节到冼实能接受的最舒适状态。,冼实则感到眼前的画面是慢慢地浮现在眼前,直到分不出真假。
这是一个热带丛林,进入虚拟现实后的默认场景。湿热的感觉从皮肤表面传到大脑,真实无比。耳边隐约有鸟鸣和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流水声,纷繁的热带植物分布四周。这感觉真是太逼真了,不过并不是我喜欢的场景,切换切换。冼实心想。
光脑根据冼实的意愿将他的身份设置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画面一转,繁华的街道,高楼大厦又瞬间浮现在眼前......在未来的七十二小时内,冼实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任意切换场景和身份,而后完成首次与光脑连接的实验任务。
三天后,灵实虚拟现实实验结果新闻发布会。
“冼实先生出来后就直接参加发布会真的可以吗?他需不需要稍微休息一下?”记者们积极地提出问题,民众对虚拟现实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xianga.com/mxpz/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