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木香 > 木香入药 > 正文 > 正文

藏医外治疗法常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6 5:48:42

藏医疾病治疗的外治分类:

1、外治法;2、外治器械。

一、外治法:外治法就是用各种方法,从身体外部把疾病摘除或平息下去之方法。

外治法可分为:

1、温治、2、粗治、3、猛治三种。

1、温治法有熨法、浴法和涂法三种;

2、粗治法有放血、艾灸、穿刺三种;

3、猛治法有割开、截断、拔出、摘除四种。

二、器械种类:外治器械有检查异物遗留之器械、手术钳、放血器、穿刺针、零星器械类等五种。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进行分类:

1、治疗原则;2、治疗方法。

一、治疗疾病之原则:

??治疗疾病的方法虽然很多,若无治疗原则,犹如向暗处射箭而无目标一样。关于治疗原则,可分为总的治疗原则,分类治疗原则及特殊治疗原则三方面。

(1)总之治则:1、应怎样治疗;2、用什么治疗;

3、治愈之标准三点。

(1)怎样治疗:凡风等一切疾病,在自己部位蓄积时,就要及时给于治疗,如已发作增盛时,就会引起其他疾病,因此,在治疗时以不妨害他病之方药治之,如果已引发他病,则应先治其重病。

(2)用什么治疗:对治方法有平息和排泻两种。在疾病蓄积而未发时应用平息法,已发作者应用排泻法治疗。在疾病平息向愈之阶段,要注意饮食起居,以免引起他病,这是指有规律之蓄积、发作与平息之正常情况,但是,由于突发原因,虽不是蓄积发作之时间而蓄积发作者,对此不可忽视,应立即消灭,以免迁延日久而成为难治之症。

服药方法:也要根据疾病,灵活决定服药和吃饭时间,有空腹服,饭前服,饭间服,饭后服,药饭交替服,食际服(上行风等大部疾病于饭消化后服药,药消化后吃饭的方法服下),不定时少量服,药饭同服,压食服(凡呃逆等疾病在饭前饭后都服,将食物压在中间),晚间服等十种服法。

一般医生,不注意与疾病配合,都定为食物和药物消化时服药,这是愚者之服药方法,药物难以达到病所。如能遵守各病服药时间,犹如在石堆中认所需之石子一样,必落于治疗的疾病上。

(3)治愈之标准:任何疾病,经过精心治疗后,仍有唾液、鼻涕乖多,机体沉重,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大便干燥或腹内被风腐蚀而二便失禁,体力减弱,语言低沉等症状时,为病峰未摧之征。无论何病,如已平息或收敛时,则会出现与上述相反之征象。故未平息者继续治疗,已平息者停止治疗,以免引起他病。

2.分类治则:其治疗原则有不消化等之治疗,自性型病(单一型)之治疗及他性型病(并发病)之治疗三种。

(1)不消化症之治则:由于胃火式微,饮食和精华未能很好地消化,与风等结合而混于所损害之中,称为不消化症。对此,必须应用促其成熟,增生胃火之药物,把病峰摧毁,一旦获得收敛、成熟等征象后,从最近之部位排泻。如果还未行施排泻法,从上或下自发排泻时,则不用制止药物。当疾病还未成熟之前,不能行施排泻法,因疾病渗着于正精,不但不能泻出,反而损伤正精,如在未酿成的醅中加入水一样,不但释不出酒来,反而损坏了粮食一样。

(2)自性型病之治则:不具有未消化的单一型病,由于饮食起居之不当而引起各种疾病,首先是风之入侵,然后则其他疾病亦被骚扰而入侵。这些由于饮食起居及发作时间未凑到一起,则长时间地蓄积于各自的部位,力量没有达到发作之程度,犹如双方交战而一方败却,后得助而战争复起一样,在未遇外因时不发作,一旦与外因相遇而力量增加,即在各自部位发作。由于风先入侵,骚扰其他疾病,因此,必须服用消灭风而又能使能消胆力量增长之饮食,使其疾病成熟,消灭使疾病散布之风邪,收敛散布之疾病,犹如在未雨先要制止风一样。此后在疾病最近之道路(引吐或泻下)排泻。四肢及外部皮肤肌肉之病,在用收敛药物无效时,从内部或外部脉中排泻(利尿或放血)

(3)被动(他性型)病之治则:所谓被动病就是在前一病上加另一种病,前病的部位被后病夺占,前病在自己的部位起来转入后病部位为害而扰乱后病,如果后病病势轻,只将前病治好,则后病自然平息,由于没有斗争对象,后病就不再留于前病部位,如果后病病势重,则治后病,对于转入后病的前病,不必治疗自愈(例如在胆病上附加风病,风夺胆位,引起胆转入风位,骚扰存在于风位的风,这时如风势偏小,只要治疗从前本位上的胆病,则风亦自然平息下去,因无斗争对象,风也不留在胆位。如后者风势偏大,因治疗附加的风病,则住在风位上的胆病,用不着治疗,既然夺位者被平,则自己返回家中自然方便),犹如只要将女盗依靠的盗首制服下去,则女盗便会无能为力一样。

3.特殊治则:特殊治疗原则可分为九部分。

(1)对诊断不清而没有把握的疑难病,要像匿猫扑鼠般地小心观察试治,摸索情况,一待得到正确掌握,则用对治法进行治疗。

(2)如对疾病确诊后,则像山顶插旗般地直接明确定出治疗法。

(3)对治药难达病所时,先要促其病进入自己途径,像驯烈马入道那样,用促其成熟、收敛、分解等法治疗。

(4)对别人经过治疗之病,要察明属于药力不足、过强或治反那一种,像白鹭捕鱼般地准确辨证施治。

(5)对严重病像隘道逢敌般地以药物、外治、饮食、起居同时应用治疗。

(6)对轻病患者,像循梯高攀般地用起居、饮食、药物、外治按顺序予以治疗。

(7)对单一型疾病,像勇士歼敌般地,用无损于他病之药方治疗。

(8)对于合并症及混合症,必须注意平衡和合,像绅耆调解同姓相残杀般地,不分亲疏治疗之。

(9)总上所述,要根据十维生(所损害、居处、季节、禀性、年龄、疾病、疾病部位、胃火、体质、习惯)适当配合,像犏牛、绵羊各负其驮般地,按病势大小酌情施治。”

??????????具体治则

具体治则简略言之有九类,现将具体治则详述如下:

一、匿猫捕老鼠之治则:对诊断不清而没有把握之疑难病,先用试探药试治,风病之试探药为附骨汤;胆病之试探药为獐牙菜汤;津病之试探药为三味光明盐汤;胃与大肠病、疠虫病之试探药为五鹏散;血骚病及风刺痛之试探药为四味藏木香汤;配合毒之试探药为十三味收敛汤;寒热间杂之病,以生活习惯试探;泻法之试探药为清道汤和腹鸣汤;艾灸的试探为用有油脂之物热熨;放血以石头冷罨或用冷水喷激试探;试探脓液以具孔火针穿刺;此外,诊断不明而怀疑某病时,即用少量之对治药试探,将怀疑之各种假象作比较,那个对治方有了效,即用此方作为主要对治药。

二、高山插旗之治则:在疾病未确诊前,不作肯定预后,以免预后不应验之弊,故先说含糊其词之语,当疾病诊断明确后,明确说出疾病名称,引起疾病之内外因,现在如此作痛,最后要变成何种情况,要如此治疗,几时治愈等。或说为不治之症,说出死期,像高山插旗般地使人明了。

三、驯烈马入道之治则:对治药达不到病上而难以进入时,则作如下处理。

1.未成熟热之对治药落于伴随病之上(未成熟之热伴有风和津,热之对治药则助长风津,则致热以更甚,故首先必须用四味藏木香汤将伴随病分离),伴随病增盛而热病亦随之而增盛,故必须以汤药将伴随病分离。

2.血骚病之病血与正血犹如乳水相混,可用三果汤将病血分离后放血,如不进行分离而放血,则对疾病和正精都有害。

3.紫津症和毒热症,必须将分散者收敛后杀灭之,如不收敛,则对治药无法扑杀而转为扩散热症。

4.隐热病要用温热剥去寒性蒙头何故?如不剥去,则寒性蒙头接收对治法,而热病就无法接收了。

5.一切不消化症,应用促其成熟和培育胃火之药物摧毁病峰,待出现病峰已摧的症状时,可在临近之道路排泻之。与此相同,泻下前先以先行药引发疾病,如不引发而泻下,犹如冰上洒水一样。

四、白鹭扑鱼之治则:对别的医生经过治疗的病,要详察用药量是否有偏低、偏高或治反的情况,如因用药量偏低而疾病未息者,则应加大药量,如因用药量偏高而引起他病者,引起何病,即用该病之对治法镇压之。如因治反而引起病情恶化者,则应改换用药。

五、隘道逢敌之治则:对热势强大之疾病须用四水治疗降温,即应用冰片为药物之水,小尖脉放血为外治之水,少量进食无营养品为食物之水,在凉爽处居住为起居之水。对寒势强大的疾病须用四火燃烧,即应用各种热性配方为药物之火,应用艾灸为外治之火,食性热而有营养之品为食物之火,居暖地着暖衣为起居之火。如不这样治疗,病情发展,就会危及生命。

六、循梯高攀之治则:一般轻微病首先注意起居,如用本法无效,则用饮食治疗,如仍无效者,则用寒热药物进行治疗,用以上三法压不下去,则用外治法将病邪排泻。

七、勇士歼敌之治则:风、胆、津三单一型病,不论那一种发生,要以不引起他病之方药治疗,如不懂此原则,则将发生十二种转化病。

1.由于治反而本病未愈,反而引发他病。

(1)风病服用味苦、辛之药,不但风病未息,反而转为津、胆二病。

(2)胆病服用咸味及辛味,不但胆病未息,反而转为津、风二病。

(3)津病服用苦味和咸味,津病未息而转为风、胆二病。

上述治法若过于不当时,亦有转为混合病者。

2.对治力偏大,则本病平息而引起他病。

(1)甘、咸二味能息风病而引发津、胆病;

(2)辛、酸二味能息津病而引以风、胆病;

(3)甘、苦二味能息胆病而引发津、风病;

八、调解同姓相杀之治则:在治疗合并病和混合病时,要着手平衡和合,诃子、红耳鼠兔粪膏是平衡和合之共同良药按疾病所降部位和各个病原加入归经药,心脏加肉豆蔻,肺脏加竹黄,肝脏加红花,命脉加丁香,肾脏加小豆蔻,脾脏加草果,胃加石榴子和荜拨,胆病加獐牙菜、波棱瓜子,风加肉豆蔻、宽筋藤、三骨精(肩胛骨柄、跗骨、尾骨),津病加藏木香、芫荽子毛叶木瓜,血加鸭嘴花、藏黄连,黄水病加乳香、决明子、黄葵子,疠病加麝香,魔鬼病加胶质没药。

上述诸药何病需何药必须结合具体症状加于基本方药之上。

上述各症混合为病者,则用各自之制服药,合并型及混合型的病势相等时,则用药要寒热相等,若其中一病力量大而另一种小者,对其治法也要与此相应,何病出头先压何病,或轮流隔日治疗,或将对治药连服而同时治疗。

服药具体时间是中午及午夜为杀灭胆热之时,凡性凉药物和食物,应在此热的时候服用;

1、初更和早晨为培养胃火之时,故以热性药物和食物把寒津平息下去;

2、黄昏和黎明为诱风之时,以性热而有营养之食物和药物对付零散之风。

总之,三患偏盛,那个偏盛,则与另两个为敌,对此,犹如兄弟间那个出头就压那个般地治疗。若不足,如扶持懒妾(如一人有三妇而立三庄园,其中懒妇之庄园要垮台故需加以扶持,使其赶上其他二庄园)般地治疗。这样就可使和合不盛不衰而趋于平衡。此外,正精如原料,不应任意耗损(以不当之药物、外治、饮食、起居损害正精),胃腑似耕地,要像田间管理般地培育胃火如能熟知上述治则,就成为一个救死扶伤之医生。

九、犏、羊各负其驮之治则:医生必须根据病人的所损害,地区,季节,禀性,年龄,疾病,部位,胃火,体质,习惯十维生,务求仔细诊断,若发生十维生都相同之病时为重症,要以对治之法压服它;如部分与上述相同者,应以适当之治疗法治疗。”

??????????两种治法

对疾病用何种方法治疗,这虽然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治法和具体治法两类。

???一般治法的对象有两类,故治疗方法亦有两种,即增强体力用补养法,消瘦体质用禁食法。

一、增强体力之补养法可分为补养对象,用何补养,功效,补养过甚之弊病以及对弊病之治法五点。

1,补养对象:凡风邪偏盛,正精亏损,新房过劳,孕妇产妇,失血过多,肺脏穿孔,年老体弱,夜不安寐,忧愁困迫,负荷过重,劳累过度以及在暑季等,一般用补养法。

2.用何补养:

(1)食物:以羊肉、红块糖、白糖、酥油、乳类、乳酪、酒等富有营养之品进行补养。

(2)药物:服用与疾病相应之酥油丸。

(3)外治:可应用轻导泻、泻下法、涂擦按摩。

(4)起居:要安心入睡,静坐休养,心情愉快。

3.功效:能使体力增加,能制伏各种疾病,犹如弱小者突获对敌之力那样,使虚弱的身体强壮起来,疾病自然平息。

4.弊病:补养过度会引起身体肥胖,疖痈、肉核肿大,变为愚昧,小便淋漓,痰涎及寒津增多等弊病。

5.对弊病之治疗:使用消耗津类及脂肪的饮食、药物有效。胶质没药、红耳鼠兔粪膏、小檗膏、蜂蜜调和,能治一切肥胖病。又方:三果与蜂蜜配合,或干姜、风化芒硝、信筒子、余甘子、青稞粉、蜂蜜配合,可治各种肥胖病。肥胖与体瘦相比,以体瘦者为佳,因此,对于补养法要适当掌握。

二、消瘦体质的禁食法包括禁食对象,用何消瘦,功效,禁食过甚之弊病及其治疗五点。

1.禁食对象:食物不消,食油腻之品过多,大腿强直,瘟疫病,小便淋漓,体内疖痈、垢病、痹病、脾脏病、脖项病、脑病、心病、热泻、呕吐、身体沉重、食欲不振、二便不通、身体过胖、黄水病、津胆增盛病,以及身体强健的壮年人,在冬季作禁食疗法。

2.用何消瘦:消瘦药物分平息和排泻两种方法。

(1)平息法:和合不平衡而令其平衡者为平息法,须用食物、药、起居、外治等配合治疗,体质稍差者,宜长时禁用饮食,当难以忍受时,可给以性轻而易消之食物少许;如体质中等者,可给以培育胃火或促其成熟的汤剂、散剂;体质强壮者,宜在白天和夜晚多作散步活动,并进行发汗。同时按具体情况给以艾灸、温熨、沐浴、放血等相应之治疗。

(2)将疾病引发后向体外排泻的方法叫做排泻法。所用配方为病存在于未消化部位时,宜用催吐剂排泻之,存在于消化部位时,宜用峻导泻剂灌肠排泻;存在于脏腑之疾病用泻下法排泻;脉病用泻脉法(即利尿法)排泻。其

3.功效:使用平息法和排泻法使体质消瘦的功效是五官清明,身体轻爽,食欲良好,工作勤奋有劲,饥渴有时,大便通畅,上行风和下泄风运行无阻。

4.消瘦体质的弊病:行之过分,则会引起正精耗损,肌肉干瘪,头晕失眠,面容憔悴,语声微弱,五官功能衰退,经常口干,不思饮食,大小腿、尻骨、两胁、心窝、头脑作痛,似患瘟病,恶心欲吐,风病亦随之而发。

5.对弊病之治疗:一切补养之法对此均有裨益,特别是食肉类之肉,轻导泻,饱食熟睡等能使体胖如豕。一切营养之中没有与肉类相比的。

总之来说,补养的对象,不能使其消瘦,如果需要排泻法时,可应用和缓之方法进行。同样,需消瘦者禁用补养法。风偏盛而其它任何一种偏衰时,则用补养法,若风偏衰而津胆偏盛者以禁食法治之。所依者和依附者的偏盛偏衰之治法相同(所依者是指血、肉、骨、髓等,依附者是指风、胆、津。所依者和依附者的偏盛偏衰治法相同,但其也有特殊之处,如所依者骨和依附者风两者则不属于此类,虽风偏衰,骨偏盛时所用的治法是一种,风偏盛,骨偏衰时所用之方法是两种)。”

????????

???????????具体治法

具体治法是对三患的分别治疗方法。

一、风病:

????对寒热均能并发之风病,治疗可分为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点。

1.饮食:芝麻油是治风之最佳品,其次是红块糖、青稞酒、陈酥油、陈羊肉、旱獭肉、马肉、驴肉、人肉、大葱、大蒜等性重腻而绵温之食物。

2.起居:宜居于温暖之暗室,称心友人陪伴,听悦耳之语,安静睡眠,着暖衣服。

3.药物:宜服三骨精汤,陈羊头汤,四精汤和三味阿魏汤或散剂。服肉蔻阿魏散,白祛剂,肉祛剂,蒜祛剂,酸祛剂等。(熬尽水分的纯酥油配制的白祛剂,羊肉汤配制的肉祛剂,煮大蒜配制的蒜祛剂和陈酒配制的酸祛剂。)或肉豆蔻、蒜、黑鸟头、人骨、三果、五根(迷果芹、黄精、天冬、紫茉莉、蒺藜等五根,但在配方中蒺藜不用根而用籽)等配制成酥油丸内服。总之,要用味甘、酸、咸及性腻、之品进行治疗,特别是要用陈酥油等性温而有营养之品作轻导泻灌肠为最佳

4.外治:用陈酥油涂擦按摩,以有油之物在疼痛之处热熨及灸百会等风穴。

二、胆病:

1.食物:新鲜酥油为胆病之最佳食物,其次是新鲜的黄牛肉和野牲肉,凉水,茶水,黄牛和山羊奶制的乳酪及酪浆,蒲公英菜,青稞片粥,面粥等凉性食物。

2.起居:宜静居於凉风吹拂之树荫下及青草地,或河滩凉爽地带,用心喜的香郁清凉之品涂擦全身。

3.药物:以草药(獐牙菜)、平地药(白乌头)进口药(竹黄)为三种共同用药,再根据热势大小配以冰片白檀香、牛黄为主的方剂(大热冰片为主,中热檀香为主,小热牛黄为主),总之,要用味甘苦涩而性凉之药物,特别是用甘味药进行泻下是最理想的。

4.外治:进行发汗及凉水淋浴,在增盛之脉道放血、冷罨等。

三、津病:

1.饮食:蜂蜜为津病之最佳食品,其次是少量进食鱼类、绵羊、野牛、牦牛、猞猁、秃鹫等之陈肉,陈青稞之热面食、青稞陈酒、开水、姜开水等性轻糙温而易消化之品。

2.起居:须曝日就火,着衣温暖,在干燥地带作身心皆益之劳动,禁忌白天睡觉。

3.药物:服具有咸、辛两味之汤剂。或服以石榴子、烈香杜鹃为主之散剂。

???总之,宜服味辛酸而性轻、糙、锐之品,尤其是性锐、糙之吐剂为治津病之理想药。

4、外治:用青盐、土块、皮毛热熨。对于特别增盛之津病,可进行艾灸和热针治疗。

总起来说,风病宜用轻导泻及有营养之品;胆病宜用泻下法和寒凉之品;津病宜用催吐剂和温热之品;风胆合并者,宜服寒凉而具有营养之品;津胆合并者,宜用寒凉且轻之品;津风合并者宜用性温而有营养之品;混合型病宜用性凉而具有营养之品治疗。

????概括言之,一切热证用寒凉之法治之;一切寒证按津病治之;风不论与寒或热并发,在其对治药物之上加性温腻之药治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xianga.com/mxry/5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木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