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药知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
每天分享一味中草药,欢迎加百草中医
别名:川乌头,制川乌,川草乌。
来源产地
本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湖南等地。
采收炮制
夏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炮制后用。
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头,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性状性味
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褐棕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辛、苦,热;有大毒。
入心、脾、肝、肾经。
川乌功效与作用
功效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本品辛散苦燥,热能胜寒,风寒湿祛,经脉畅通,气血行则疼痛止,故有此功。
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治寒湿头痛、身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白芍、黄芪等同用,如乌头汤。若治中风手足不仁、筋脉痉挛,常与乳香、没药、地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痹痛,不仅内服,也可外敷,如《太平圣惠方》治腰脚冷痹疼痛,川乌为末,用醋调教贴。
2.用于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本品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若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单用本品浓煎加蜂蜜服,即《金匮要略》大乌头煎;若阴寒内盛所致心腹冷痛,可与附子、干姜、蜀椒等配伍,如《金厦要略》乌头赤石脂丸;治外伤瘀痛,常与乳香、没药、三七等活血化瘀药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术麻醉用药,多与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的功效与作用等同用,如外敷麻药方。
3.治寒湿阴疽
借用本品辛散热胜寒湿之性,外用能消肿溃坚、祛腐,用治寒湿阴疽,以坚肿不溃或溃后顽腐不化者为宜。如《外科正宗》四虎散,治阴疽肿硬,可与天南星、半夏、狼毒为末,猪脑捣敷。若配伍清热解毒之品,可用治一切痈疽肿毒。
4.用于“冻结肩”
以川草乌、樟脑各90g,研细末,每次以适量药末加老陈胎调敷患处,1日1次,治疗“冻结肩“(肩关节周围炎)35例,一般3次即可见效,结果治愈22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
此外,川乌也可用治卒中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痰气上壅,喉中喘呜者。如三生饮,以生川乌与生附子、生南星及木香同用。
川乌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3~9g,煎服。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g,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外用适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食用禁忌:孕妇忌用。
咨询加百草中医
每天分享一味中草药知识,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扫描下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xianga.com/mxtx/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