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木香 > 木香特性 > 正文 > 正文

应对炎热夏季备用的中成药防暑茶及夏季常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31 10:56:15
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 http://m.39.net/pf/a_4578332.html

夏季,天气炎热,暑湿偏重,加之贪饮纳凉,易耗气伤阴,又是消化道与呼吸系疾病多发时期。因此,应备选几种中成药,以备不时之需。

夏季旅游必备

  藿香正气丸

  由藿香、苏叶、陈皮、茯苓、白术等组成。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是暑期感冒、消化不良、腹泻以及食物中毒的首选中成药。特别是对于旅游者腹泻、胃肠型感冒或水土不服引发的厌食、恶心、呕吐等疗效尤佳。同类药还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香连丸

  由木香、黄连组成。夏季易患细菌性痢疾,特别是伏天外出旅游,每因饮食生冷或误食不洁之物而引发。香连丸对于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腹痛、呕吐、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等证,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滞、消炎杀菌作用。

  羚翘解毒丸

  内含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竹叶、桔梗、羚羊角等。由传统名药银翘散去芦根加羚羊角组成,增强了清热解毒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重者、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抑菌消炎作用。同类药还有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等。

  片仔癀

  由麝香、牛黄、蛇胆、三七等组成。为明代末年京都太医秘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广泛用于各种炎症,在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被称为神药,有“中药特效抗菌素”之称。旅游时,若患牙痛、咽喉肿痛、烫伤、灼伤、扭伤、蜂蛇咬伤、疔疮、无名肿毒及一切炎症所致的疼痛、发热等证,均可使用。外用切成薄片,冷开水调化,涂敷患处,一日数次,保持湿润。同类药还有新癀片、六神丸等。

保和丸

有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等药物配伍组成的,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食积停滞证,常见的症状有腹胀腹痛、大便溏泄、舌苔厚腻、厌食等。特别适用于老人、小儿服用。偶尔贪吃美食出现吃得多难以消化胃肠不适特别是嗳腐吞酸(反流性胃炎)时随时可用。对小儿食积发热和小肠营养吸收不良引起脂肪泻都有治疗作用。

  风油精

  由薄荷脑、桉油、樟脑、香精油、丁香酚、叶绿素等组成。是消炎镇痛、清凉止痒、祛风解毒之良药。凡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关节疼痛、牙痛、腹部胀痛、车船昏晕和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不适,均可使用。外用适量,涂抹患处。本品还可用治烫伤、烂脚丫、咽喉痛、肛门瘙痒等。同类药还有清凉油、本草油等。

  另外,患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外出旅游时还要带上速效救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此两种药对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疾病,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动脉痉挛的功效。舌下含化,起效快是其特点。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老年人,生脉饮口服液也是不可忘带的。若因旅途劳累或暑天汗多而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精神不振,甚至心律不齐,可即刻服药。其益气养阴,增强左心功能作用明显。同类药品还有生脉冲剂、屏风生脉胶囊、黄芪生脉饮等。

喝透水——夏季凉茶

  ●鲜薄荷6克、苏叶6克、生姜汁适量,开水沏泡,代茶饮用,可温胃散寒、醒脾祛湿,适用于平素脾胃较弱的老人或贪凉太过者饮用。

  ●藿香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开水沏泡,代茶饮用,可清暑祛湿,适用于上班族饮用。

●酸梅汤:乌梅,生甘草,3比1,开水沏泡,代茶饮用,可解暑生津。

常见暑热病经验妙方

●肠炎、痢疾处方:鲜马齿苋、鲜车前草,等量煎汤饮用,或二药煮熟酌加醋蒜凉拌食用,可以有效预防肠炎、痢疾。马齿苋,性寒味酸,清热解毒,对大肠等肠道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车前草,甘寒而清热利湿,与马齿苋都是夏季生长茂盛的植物,随手即可采得,而且口感良好,适于食用饮用。

  ●清热解暑甘豆汤:绿豆、生甘草,以6比1的比例配伍,煮汤饮用,或清热、解暑、生津。甘豆汤是中医传统的防暑生津方药,适用于高温作业者饮用,汗出较多者可酌加食盐。注意绿豆不能煮烂,因为绿豆解毒清热的药效关键是其植物蛋白,煮烂后会影响药效。

  ●空调病处方:鲜藿香10克,香薷6克,银花15克,白芷6克,白茅根15克,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甘草5克。功用:散寒、清暑、祛湿,适于空调受凉引起的暑天感冒;若伴咳嗽,加杏仁6克;受凉腹泻为主者,加黄连6克。

  ●红眼病防治处方:菊花、大青叶、草决明,等分同煎代茶饮,可以预防红眼病。红眼病患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以鱼腥草眼药水点眼。 

 ●湿疹处方:鲜马齿苋30克,煎汤毫升外洗。

  ●日光性皮炎处方:鲜马齿苋30克,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煎汤毫升外洗。

  ●脚气处方:黄柏15克,苦参15克,酌加食醋煎汤毫升外洗。

  ●小儿痱子处方:荷叶15克,蒲公英15克,煎汤毫升外洗。

出透汗——自我保护

  酷夏三月,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体如果汗出不畅,会难以耐受高温和高湿度环境,感到倦怠乏力、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稍动则汗如雨下。所以夏季首先应该注意防暑,尤其是对暴露在盛暑烈日下的广大农民工来讲,更应注意预防中暑。人们感受暑邪,可因汗出过多,热毒伤阴,表现为头痛、大渴大汗、肌体高热。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暑易伤气”、“暑易伤津”的“阳暑病”。

  很多人选择在空调的屋子里避暑,但如果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会使室内外温度相差过大,在汗出涔涔时进入冷气淅淅的环境中,汗孔马上闭塞,就会导致夏季流行的呼吸道疾病——“空调病”,表现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肢体酸痛。中医称这类因暑贪凉受寒的暑天外感病为“阴暑病”。空调虽可解夏日暑热之苦,但有利有弊,建议广大市民,尤其是上班族,夏天空调房间温度设置以28摄氏度左右为宜。汗出是调节人体温度和湿度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生理现象,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xianga.com/mxtx/852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木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