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前两天是高考,我们想出了一个脑洞。
如果茶圈里也有“高考题”,估计有很多题目,会让入门级茶客答不上来。
毕竟稀里糊涂喝茶几十年,最后还是没能发觉大红袍不是红茶,铁观音不是绿茶的人,大有所在。
前天刚出了一道趣味题。
假设小明拿出了块当做购茶预算,下面哪种大红袍他没办法买到?
A、获奖大红袍
B、母树大红袍
C、包括北斗、奇丹、小红袍在内的红袍系列品种茶。
D、正岩大红袍
这道题对绝大多数的茶友来说,再简单不过。很明显,答案肯定是选母树大红袍。
因为母树大红袍早在年就停采了,现如今就算拿着重金去买,也无处入手。《2》母树大红袍是岩茶圈的精神丰碑,也是景区内的一大知名景点。
在民间拥有超高知名度,IP价值极高。
虽说,母树大红袍的茶味未必会比相邻正岩核心山场的岩茶高出一大截,但从抽象层面看,这种独属于精神文化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早前几年,在武夷岩茶天价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想必很多老茶友还有印象,当时在各种茶群里,经常能看到各式天价茶的价位排行榜截图。
当时,排行打头的,经常是母树大红袍,截图上白纸黑字,一目了然,赫然写着万一斤。
偶买噶,这么贵!
不少圈外人士在路过时,大吃一惊,倒吸一口冷空气,这茶喝了是能成仙吗,能值这个价?
而不少喝岩茶的新老茶客看了后,心里也在纳闷,母树大红袍不是早已经神隐退出江湖了吗?怎么把它算进去了,这个惊人的价位又是怎么算出来的?此处涉及岩茶圈内不少古早版八卦。这个万一斤的标价,出处并不神秘。
据说这和母树大红袍的早年间的拍卖价挂钩。
大红袍母树是年正式停采的,但在年4月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年7月武夷山红袍节有举行拍卖。
一前一后,分别拍出了19.8万和20.8万的天价。(注意了,以上两份拍品的单位均是20克。)
后来,有人以当年的拍卖价进行换算,得出每斤几百万的天文数字,狠狠地为天价茶榜单赚来流量。如今,在“茶喝不炒”的主旋律下,岩茶的天价茶事件早已画上句号。现如今的岩茶市场,已经一锤定音,最高上限是每斤不超6W。再回过头来看,借母树大红袍的名气,为当时列在榜单上的天价茶借势,本身就是一种炒作。
如今,距离母树大红袍停采已经过去了16年,当年制出来的茶,就算放在博物馆收藏,现在能否保留饮用价值,已不得而知。
虽说,近些年陆续有传出母树大红袍采茶的小道消息(有几个被证实是修剪枯枝、维护打理),但可以肯定,现如今再谈及为母树大红袍定上商品价,或者考虑花多少钱能买母树大红袍,没有任何意义。
母树大红袍作为岩茶发展的历史见证,还是让它们安静地矗立在九龙窠崖壁上,成为一道供人欣赏的风景比较好。
对待母树大红袍,只可远观茶树,谈及买茶、喝茶根本不现实!《3》回到开头的问题。
虽说,问题的答案毫无争议,肯定是选母树大红袍。
别说两千块买不到,就算两万块同样“买茶无门”,在保护性停采多年后,母树大红袍早已经有价无市。
但有个别茶友对题干表示质疑,正岩大红袍,大红袍怎么会有正岩的?
从近些年收集到的观点看,部分茶友质疑正岩大红袍的身份,倒也不奇怪。
因为事到如今,还是有不少人对下面的说法深信不疑。
“好茶不拼配,拼配大红袍根本不入流;”
“正岩茶不用拼配;”
“没见过有人在做茶时这么舍得‘下料’,用正岩茶来拼配。”
说到问题本质,还得从拼配大红袍的定义说起。拼配茶,并非是劣质茶的缩写。买岩茶,尤其是买大红袍,我们需要正视拼配的存在。
拼配是一门技术活,原料选择、拼配方式、用料配比等因素,对最终成品风味影响极大。
就像吃佛跳墙,虽说能买到几十块出头一盅的“平替”,但用料肯定是不同的。
市面上那些9.9包邮的大红袍,选材档次比不过走精品化路线的正岩大红袍。
毕竟,在确保山场正,做青和焙火到位之余,还要实现不同品种之间的风味兼容,是不小的挑战。
和纯料的正岩茶相比,正岩拼配大红袍,可视作精益求精的制茶尝试。
要说正岩茶不用拼配,不舍得用来拼配,分明是片面之见!
《4》
最后,顺势聊聊大红袍身上的其它八卦。
获奖大红袍,自然不用多说。
毕竟,市面上的花式参赛茶、获奖茶、金奖茶、优质茶、银奖茶等,不计其数。
整个茶圈内,大大小小的茶叶比赛,除去忙碌的制茶季外,可谓终年不断。
赛事活动多,诞生出来的奖牌自然数不胜数。
很多时候,参赛能获奖,对好茶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
但抛开茶叶品质不谈,不介绍茶香,也不注重茶汤滋味,只盯着一块奖牌。
那就要小心了。因为那些仅以各式奖项为噱头,实则品质普通,奖章含金量不高的获奖茶,没有性价比可言!还是那句话,比起看噱头,认准品质再去买茶才不会吃亏。
至于红袍系列的品种茶,在岩茶江湖内更是故事多多。
早几年,围绕北斗和奇丹谁才是真正的纯种大红袍,圈内争议诸多。
其实从茶树的遗传变异角度看,在圈内和母树大红袍拥有千丝万缕血缘茶树品种,能找出不少共性。
不论北斗、奇丹,还是小红袍和紫红袍,皆不例外。
比如在茶树新生的叶片颜色上,嫩叶微微泛红,或者颜色偏紫红。比如在制出的成品茶上,带有木质香品种特征。有的木质香沉稳,类似刨木头时,新鲜刨出来的木屑发散出来的香气。
有的木质香清新,木香之余,还夹带有阵阵花香。
还有的木质香悠扬,持久不散,稳定性超强……
从这些大红袍后代的表现(都拥有强势的木质香),说明大红袍的基因实在太强大。
代代相传,风采魅力不减。
当你遗憾于喝不到母树大红袍时,尝一尝这些红袍后代的风味,亦是不错的选择!
《5》
市面上预算块的购茶成本,能买到怎样的大红袍?
这个问题背后,有无数种可能。
之前听过这样的调侃——百元级岩茶喝香,千元级岩茶喝水,万元级岩茶喝韵。
从经验之见,千元级的岩茶,肯定不能有香无韵,三冲之后就茶味寡淡。
毕竟这种茶味薄,没内涵,不耐泡的茶按这个价位买入手,没有性价比。
茶香多元,茶味厚实,喝到嘴巴里能留下美妙回味,才能物有所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xianga.com/mxxw/1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