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於)术:于潜白术的简称,于潜现在属于浙江省临安市,古代归杭州管辖。宋代就有此地产白术的记载。历代医家对于术评价甚高。清《本草从新》称野白术“产于潜者最佳,今甚难得。即浙江诸山出者,俱可用,俗称为天生术,有鹤颈甚长,内有朱砂点。术上有须者尤佳,以其得土气厚,须乃余气也。”于术一直指的是野生白术,直到清朝同治年间,于潜的野生白术终于采挖殆尽,提供的全是栽培品了。
(下图为于潜采挖,趁鲜切片晒干的白术)
歙术:《本草蒙筌》记载歙术:“俗名狗头术,产深谷,虽瘦小,得土气充盈。”歙术包括了安徽宣城歙县及临近地区的白术。至今,歙县一直是白术的道地产区。祁术: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山区。清朝末年,祁术就以“质地优良”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至年后,祁术因野生资源渐少,已开始探索祁术的引种驯化。除此以外,还有浙江的“浙东术”、安徽安庆的“舒化术”、江西的“江西术”、湖南的“平江术”等。我们现在习惯以浙江于潜、安徽皖南山区等地为道地。
白术之鉴定总体外观:白术是干燥根茎入药,表面有瘤状突起和沟纹。表面颜色: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表面特征:有须根痕,顶端有下陷盘状茎基和芽痕。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或淡棕色,有棕色点状油室散在。
鼻嗅口尝: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白术之炮制因白术生品燥湿力强,炮制后可缓和药性,增强健脾和胃、补脾止泻的功效。白术炮制方法据《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收集主要方法有熬制、土制、火炮、炒制、泔制、麸炒、醋制、煨制、焙制等。现代炮制多为清炒、土炒、麸炒、蜜炙麸炒等。
版《中国药典》中仅记载了麸炒白术:将蜜炙麸皮撒人热锅内,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炒至黄棕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蜜炙麸皮。这样的白术表面黄棕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关于白术,可谈的甚多,从本草考证、基源鉴定、道地变迁、炮制规范,到现代研究、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到医家评述、临床运用,食疗保健等等,都有很多值得聊的地方,你对白术有哪些了解,对白术的使用有什么心得?欢迎来存异书房交流探讨!存异书房第5期年11月19日晚上18:00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
话题:来,全面了解一次白术!
(现场有白术饮片样品哦!)
推荐阅读方向:
历代本草著作
如《神农本草经》《汤液本草》《本草纲目》等。
名家医案医话
如《临证指南医案》《名医类案》等。
历代方剂著作
如《医方考》《古今名医方论》《成方切用》等。
——TheEnd——
长按下面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xianga.com/mxxw/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