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
万英镑能干什么?能买两辆劳斯莱斯幻影,五辆迈巴赫奔驰S,十九辆奥迪Q7,又或者两千台Iphone11……不过在年10月的苏富比终极威士忌系列拍卖会上,遮这笔巨款只够买到一瓶威士忌。
现场以.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万元)成交的是麦卡伦珍稀系列版,年蒸馏,年装瓶,也是继麦卡伦MichaelDillon手绘版之后第二个单瓶过百万英镑成交的威士忌。
年8月,邦瀚斯拍卖行在香港举办“稀有葡萄酒及威士忌”拍卖会。日本三得利集团旗下的知名威士忌品牌山崎55年以万港元(约合人民币万元)成交。
近年来,威士忌在投资领域越来越受青睐,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对威士忌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威士忌文化随之舶来。
威士忌的历史
威士忌是由大麦等谷物酿制,在橡木桶中陈酿多年后,调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馏酒。其起源已不可考,可以确定的是,威士忌在苏格兰的生产已超过年历史,因此一般将苏格兰视为威士忌发源地。当然,只有爱尔兰人不认同,因为他们认为,最古老的威士忌酒厂——爱尔兰的布什米尔酿酒厂成立于年,比苏格兰的历史更为悠久。
按照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官方说法,苏格兰威士忌是从一种名为“UisgeBeatha”(意为“生命之水”)的饮料发展而来。
公元年,传教士圣·巴特里克来到爱尔兰,劝说人们信奉基督教。爱尔兰人认为是圣·巴特里克将中东蒸馏技术带到爱尔兰。但苏格兰人认为这一说法缺乏书面依据,并不可信。公元11世纪时,苏格兰人掌握了蒸馏技术,奠定了威士忌生产的基础。
年,苏格兰的书面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提到由大麦生产的“生命之水”。当时,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的财政书中写道:“传国王的命令,告知修士士约翰·柯尔以八斗麦芽为原料,酿造生命之水”,这也被视为苏格兰威士忌的始祖。年,爱尔兰议会记录中也首次提及用大麦生产的“生命之水”。
“生命之水”这个名字可不只是噱头,因为酒精还可以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在黑死病肆虐时,医生只能提供“生命之水”缓解病人的疼痛。
年,uisge这个单词有了独立含义。同年,在苏格兰高地一位官员的葬礼账单上提到了这个词,并标明是由大麦生产的烈酒。
年,美国肯塔基州牧师克莱格成为第一个利用印第安人食用的玉米粥,经过发酵生产出“波本”威士忌的人。年,美国开始征收波本酒税,这项税收一直存在到年颁布《禁酒令》。
年,爱尔兰人伊尼亚·柯菲发明了连续式蒸馏器——柯菲蒸馏器,苏格兰随即将之引进,极大提高了蒸馏效率,降低了威士忌的成本,使之逐渐平民化。
年,调和型威士忌在苏格兰发明,麦芽威士忌与谷物威士忌调和以后,添加了后者的味道,也降低了酿酒成本。
年,大不列颠通过法规,规定了苏格兰和爱尔兰威士忌的生产标准,其中之一是威士忌必须在橡木桶中陈酿3年。
威士忌如何走向全球
要研究威士忌的历史,最不能离开的是税。
熟悉不列颠岛历史的人都知道。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关系很复杂。年,苏格兰为了抵御英格兰入侵,开始征威士忌酒税,以满足军费需求,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威士忌征税。苏格兰人交这笔钱倒是心甘情愿,毕竟为了保卫家园。相比之下,爱尔兰人就不一样了。年,英格兰开始在爱尔兰征收威士忌酒税,因为税负沉重,结果许多酒厂为了避税转向地下私酿。
数十年后,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年。《联合法案》颁布,法案中也对苏格兰威士忌征收重税。同时,议会又决定限制酗酒行为。这使得从业者无法承担繁重税负,经营难以为继,于是苏格兰酒厂也像爱尔兰同行一样,转向地下私酿。
此后百年间,苏格兰威士忌行业就陷入了一场猫鼠游戏:私酿者与走私贩子在平民的帮助下,与税官百般周旋,直至今天,各种民间传说都将私酿者描绘成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这场猫鼠游戏一度带来了正面影响。爱尔兰威士忌开始使用未发芽与发芽的大麦混合酿制威士忌,造就了现代爱尔兰威士忌的独特风味;苏格兰艾莱岛和斯贝塞等地区拥有优良水质和纯净空气,使得苏格兰威士忌的酒香和风味得到飞跃。
不过,这种飞跃注定是短期的。因为即使品质再出色,只要无法正式走向市场,无法正常经营,就无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也就无法长期保障品质。
所以,如今堪称品质保证的苏格兰威士忌也曾走过弯路。年,苏格兰的合法蒸馏厂仅有8间,大大小小的非法蒸馏厂则达到多间。以偷工减料方式生产的威士忌,败坏了苏格兰威士忌的名声。年,英国国会颁布《消费法》,为合法蒸馏厂营造宽松税收环境,同时又大力“围剿”非法蒸馏厂,促进了苏格兰威士忌产业的发展。
不过,当时的威士忌仍要面对法国白兰地和葡萄酒这两大强敌。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市场,完全被白兰地所占领。直至19世纪60年代,源自北美的根瘤蚜虫病传播至欧洲,并摧毁了大量欧洲葡萄园,其中法国损失最为惨重,葡萄酒和白兰地也遭遇重创,威士忌趁机抢占市场,就此流行。
除了苏格兰和爱尔兰威士忌之外,全球还有三大产区,分别是美国、加拿大与日本。
早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就将威士忌生产工艺带至美洲。美国威士忌源自肯塔基州波本郡,也就是波本酒,被视为美国国酒。在美国历史上,也曾对威士忌征收消费税以增加财政收入。托马斯·杰斐逊就任总统后取消该税,还成为推动美国民主进程的重要事件。
上世纪初荒唐的禁酒令让波本酒遭遇重创,但市场需求仍然巨大,结果就推动了隔壁加拿大威士忌的发展。
至于日本,年“黑船来航”事件后,美国威士忌就传入日本并成为时髦。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人满世界学新技术,也将苏格兰威士忌的生产方式直接复制回本土。如今,日本威士忌也是威士忌领域最出色的选择之一。
小众的威士忌为何增长迅猛
在中国市场,白酒仍然是烈酒市场的绝对主力,洋酒在酒类消费中占比仅有2%。但即使如此,小众的威士忌仍然亮眼,无论是增长速度、毛利水平和消费群体,都显示出了巨大潜力。
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威士忌有2/3来自于进口。年,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这5大主要进口烈酒中,威士忌进口量仅次于白兰地,但进口数额同比增长20.3%,远远高于白兰地的3.7%的增幅,达到2.1亿美元。
较高的毛利率是威士忌的最大吸引力所在。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年的数据,白酒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76.86%,其中更有毛利率高达92.2%的茅台,啤酒行业的毛利率在40%左右,百润股份旗下的预调鸡尾酒(含气泡水)业务的毛利率在68.6%。作为威士忌毛利率的参考,尊尼获加母公司帝亚吉欧的毛利率大约是60%。帝亚吉欧是全球最大的烈酒集团,其毛利率高于啤酒行业,但低于RIO鸡尾酒和白酒行业。
威士忌在毛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价格仍在不断走高。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每升威士忌的价格从年的60.31元上升至年的80.43元,年市场均价达到86.24元/升。
从产量上来说,-年中国威士忌产量从万升增长至万升,复合增长率14.4%。其中年达到万升,同比增长11.83%;年中国威士忌产量突破千万升,达到万升,同比增长10.36%;年中国威士忌产量达到万升,同比增长9.88%。
从需求量来说,年国内需求量已经达到万升,年我国威士忌需求量增长至万升,同比增长22.29%;年中国威士忌需求量达到万升,同比增长11.42%。
市场规模方面,从年的12.88亿元增长至年的17.8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44%;年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达到22.84亿元,同比增长28.24%;年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增长至27.52亿元,同比增长20.49%。
中国进口威士忌主要来源于英国、美国和日本,三者合计超过96%,其中,年中国从英国进口威士忌.33万升,占据80.99%的进口份额,进口美国威士忌.16万升,占比12.14%,日本占比3.36%。
出口方面,自年以来也呈现快速增长。年,中国威士忌出口数量增长至67万升,较上年增长67.5%;出口金额达到万美元,较上年增长30.81%;年中国威士忌出口数量达到80万升,较上年增长19.4%;出口金额达到万美元,较上年增长44.3%。
说到威士忌,怎能绕开艾莱岛
说到艾莱岛的威士忌,很多人会想到村上春树。他曾这样写道:“第一口,这到底是什么?第二口,有点怪,但不坏。第三口,已经成了艾雷岛威士忌粉。”
艾莱岛是苏格兰第五大岛屿,也是英国第七大岛屿,从北到南40公里,从东到西24公里,面积公里,常住居民只有人左右。这个孤独岛屿,与“泥煤”这个词仅仅相连。
威士忌世界有这么个说法:喝威士忌时间长了,最终都会皈依于“泥煤(Peat)”,甚至产生巨大的依赖。
所谓泥煤,就是蕴含了特殊香味的泥炭。它是由生长于爱尔兰、苏格兰等寒带地区的石楠花、苔藓以及羊齿蕨类等植物,历经数千甚至数万年浸泡、压缩、腐化、转化与堆积而成的泥煤层。苏格兰人发现了它的妙用,以之烘烤大麦、蒸馏酒体,并赋予威士忌独特风味。
科学点说,泥煤是不同酿酒厂在威士忌酒体中具有不同风味的原因之一。泥煤熏烤过程中产生的酚类及其衍生产物总数多达数百种,不同的酚类组合,为威士忌带来不同的泥煤风味,这也是威士忌泥煤风味复杂多变的原因之一。
艾莱岛威士忌就是泥煤味的巅峰,以重度泥煤的烟熏风味著称。这是因为艾莱岛盛产泥煤,而且这里的泥煤成分与别处不同,除了藓类植物之外,还有无数海生动物尸体的堆积,所以麦芽烟熏程度更强,超越其它威士忌产区。艾莱岛的海风也是一大利器,充满甜香和盐分的空气,同样也被收入威士忌瓶中。
也正因此,艾莱岛成为威士忌世界的圣地,每年都有威士忌粉丝至此朝圣,其中就包括了村上春树。
前不久读了一本《到艾莱岛喝威士忌》,作者粱岱琦是资深音乐记者,也是威士忌爱好者。摄影师谢三泰生于澎湖,习惯亲近海洋,总觉得艾莱岛有种故乡的熟悉感,同样是威士忌拥趸。
两人一起走访了艾莱岛的八间酒厂,探寻传承数百年的酿造精神。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本写给威士忌的情书,也是对世世代代守在艾莱岛的酿造者的致敬之作。
在书中,苏格兰岛屿的风光与矗立于海边的百年酒厂融为一体。深黑的泥煤块、金黄色的麦浪、雪白的酿酒厂房和碧绿的苏格兰高地营造出寂静悠远的美丽气氛。
当然,艾莱岛并非时时如此美好。冬天时总是阴雨绵绵,可村上春树曾写道:“还真有不少人在此恶劣季节跑来这荒僻的海岛。他们独自赶来,租一间别墅,不受任何人打扰安静的看书,把气味好闻的泥炭放进火炉,用低音量听威瓦尔第的磁带,在茶几上放一瓶高档威士忌和一个玻璃杯,拔掉电话线。文字追逐文字追得累了,便合书放在膝头,仰起脸,侧耳倾听涛声风声雨声。”在这种隐世一般的生活中寻访酒厂,更容易体味艾莱岛的泥煤味。
一般来说,小小的艾莱岛分为三个产区。其中南部海岸产区有雅柏、乐加维林和拉佛格等知名酒庄,东海岸酒产区则以布纳哈本和卡尔里拉为代表,中西部产区以波摩、布赫拉迪和齐侯门为代表。这也正是《到艾莱岛喝威士忌》一书中探访的八家酒厂。
其中,雅柏酒厂于年开始生产威士忌,直到年才开始从事商业性酿造,现和格兰杰一同归属LVMH集团。雅柏即Ardbeg,其盖尔语本意为“狭小的海角”,其酒桶经年累月地承受着强烈的海风,塑造出强劲风味与野兽般的泥煤口感。也正因此,它成为苏格兰泥煤特色最突出的酒款,有“艾莱岛野兽”之称。但与此同时,它也有着动人的水果香气。
成立于年的拉佛格Laphroaig,盖尔语本意为“辽阔海湾的美丽洼地”,是少数目前保持着地板发芽这一古老传统制作威士忌方式的苏格兰蒸馏厂。拉佛格的泥煤风味强烈,是查尔斯王子最爱的威士忌。
书中写道,初次接触艾莱岛威士忌的人,要是品尝这款酒,很容易被酒中的正露丸、消毒药水和碘酒的呛鼻味道吓到。但这种呛烈的泥煤辣味搭配雪莉桶甜甜的木香与水果香甜,所创造的圆润厚实口感与呛甜风味,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艾莱岛上最古老的威士忌酒厂当属波摩Bowmore,盖尔语本意为“大石礁”。它创建于年,酒厂外墙也是防汛墙的一部分。波摩的最大特点是经过桶陈之后会散发出热带水果的香气,原酒闻上去都是泥煤味,然而经过雪莉桶陈年之后,水果香气会一下子迸发,带来迥异的口感。
威士忌收藏:高净值消费群体的新宠
威士忌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年轻的高收入群体,而在收藏领域同样如此。
威士忌收藏界有这样一句话:“在你饮用威士忌的同时,威士忌也面临着死亡。”看起来随时可以喝到的威士忌,也随时可以因为稀缺而变成天价。
威士忌圈子里有专门的“灰尘猎人”,他们埋首于酒类商店,在一个个货架上寻找那些被忽略的酒瓶。有时会找到一瓶布满灰尘的遗珠,甚至找到一款天价的绝版。
当然,光是稀缺也不行,还得看酒的品质,包括原液、橡木桶的质地、陈酿时间、酿造师等。
近十年来,麦芽威士忌价格每年上涨达到23%之多。当然,并不是每一款威士忌都会升值,收藏者还是需要选择标志性的酒厂,还有那些年代更为久远的威士忌。当然,某些尚未成为标志性但潜力巨大的酒厂,也值得一试。
因为升值空间大,许多酒厂都推出了各种特别版、限量版之类的产品,但除非数量真的稀缺且品质极高,才会有收藏价值。
当然,如果收藏只是为了升值,那么多少违背了收藏的本意,也对不起那些最好的威士忌。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到艾莱岛喝威士忌》里的铺陈与情绪。它写的不仅仅是威士忌,还有岛上那些一辈子从事威士忌酿造的岛民们。威士忌本身代表着岁月,也代表着生命,许多威士忌在桶中熟成,直至装瓶出售,前后长达十几二十年时间,而酿造者可能在此期间已经辞世。也正因此,每瓶酒都承载着生命的跌宕。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qq.